诸汗问对辨疑
百病问对辨疑
诸汗问对辨疑
作者:明·张昶  |  字数:1318  |  更新时间:2022-12-20 22:27:32

  或问于张昶曰:因何而有多汗之证也?

  对曰:经云卫气者,所以温分肉,充皮毛,肥腠理,司开阖者也。阳气者,卫外而为固者也。虚人为风、暑、湿邪所干,遂使分肉不温,皮毛不充,腠理不密,开阖不固,阳气外泄而为汗也。汗者心液,心动则惕然出也。有自汗、盗汗、心汗、头汗之殊。

  或曰:汗液一也,出之各异者何也?

  对曰:阳蒸阳分,液出为自汗;阳蒸阴分,液出为盗汗;劳心疲极,发心汗;痰蒸气分,头额出汗。

  或曰:自汗形状若何?

  对曰:自汗者,朝夕汗自出也。心之阴藏在内,为血,发出为汗。汗乃心液,所以自汗者,未有不由心虚而成。亦有阳虚气馁自汗者,卫气不能固敛也。有湿盛自汗者,湿热蒸之出也。有表虚自汗者,腠理不密,漏泄而出也。有痰壅自汗者,痰火上冲,逼津液流出也。有郁火自汗者,胃火炎上,熏蒸而出也。

  或曰:伤寒亦有自汗,并少阴反证有九,九证皆自汗,形状若何?

  对曰:有伤风,卫虚汗自出,必兼恶寒。有风湿,风伤卫,湿伤气,卫气虚而汗自出。有湿温,温热湿蒸,汗自出。有中暑,热伤气,汗自出。有霍乱,阳气大泄于外,汗自出。有柔痉,原因伤风,汗自出。有胃不和发热,汗自出。风邪在胃,汗散可解。有亡阳自汗,乃太阳证,发汗过多,令汗不止。有阳明自汗,不恶风反恶热,逼之汗自出。

  或曰:盗汗形状若何?

  对曰:盗汗者,睡熟方出,醒后即收,如盗贼然,故以名之。有阴虚潮热,蒸之盗汗;有虚火上炎,逼之盗汗;有吐衄咳咯,去血太多,肌内空虚,膈膜疏薄,不能敛摄津液而盗汗。

  或曰:心汗形状若何?

  对曰:心汗者,别处无汗,独心孔一片常常而出。由曲运神机,日夜踌躇,劳心疲极而得,所以津液不固也。

  或曰:头汗形状若何?

  对曰:头汗者,阴阳俱虚,身体枯燥,头额津液发越而为汗也。热入血室而头汗,有伤湿,额上多汗,下之成喘满者死证。有胃热上蒸额角出汗,发黄头汗,小便不利而渴,瘀血在里,心下懊憹,令人头汗。伤寒结胸,体无大热,水在胸胁而头汗。寒热往来,令人头汗。

  或曰:有每食汗出如流者,何也?

  对曰:因饮酒后中风,出汗太多,所以每食汗出如洗,名为漏风。

  或曰:治汗用何药?

  对曰:治自汗,麻黄根、绵黄芪、甘草梢、当归尾、生地、麦冬。有湿,五味、猪苓、海桐皮、白茯苓;有痰,前胡、天冬;有郁火,条芩、郁金。治盗汗,白术、扁豆、藿香、益智、黄芪、陈皮、人参、茯苓、台乌、白蔻、芍药、沉香。当归六黄汤,治盗汗之圣药。治心汗,茯神、远志、菖蒲、左顾牡蛎、黄芪、麻黄根、浮麦。治头汗,秦艽、黄芪、鳖甲、人参、川芎、玄参、桔梗、藁本。治漏风出汗,牡蛎、白术、防风、干葛、泽泻、龙骨、甘草节。用药治诸汗,遽然不能即止,恐汗液出久愈虚,先用扑粉法暂止其汗,然后缓缓调治。扑粉法:用麻黄根、牡蛎粉、败扇灰、连皮鲜瓜蒌晒干、白术、官粉,等分为末,和干米粉子搅匀,细绢装袋,扑于头面周身,迷糊汗孔,汗液不出,陆续依证治之。盖人身负阴抱阳,平则安宁,偏则病疾生焉。阴虚,阳往凑之,必发热,汗出如水,热而涌。阳虚,阴往乘之,必发厥,汗出如水,溢而流。吁,汗者,血之异名。阳主气,气为卫。阴主血,血为营。营卫俱不可一日而馁少者。

  或曰:汗出亦有不治之证否也?

  对曰:汗出发润,一不治也;汗出如油,二不治也;汗凝如珠;三不治也。医家见之,勿轻投剂可也。

按“键盘左键←”返回上一章   按“键盘右键→”进入下一章   按“空格键”向下滚动

设置

阅读背景
字体大小
A-
14
A+
页面宽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