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注册
  • 经典医籍 经典医籍 关注:1 内容:82

    玉机真藏论篇 要点

  • 查看作者
  • 打赏作者
    • 经典医籍
    • LV5
      VIP1
      ⚔ 管理員

      黄帝问曰:春脉如弦,何如而弦?

      岐伯对曰:春脉者,肝也,东方木也,万物之所以始生也,故其气来软弱,轻虚而滑,端直以长,故曰弦,反此者病。

      帝曰:何如而反?

      岐伯曰:其气来实而强,此谓太过,病在外。其气来不实而微,此谓不及,病在中。

      帝曰:春脉太过与不及,其病皆何如?

      岐伯曰:太过则令人善忘,忽忽眩冒而巅疾;其不及,则令人胸痛引背,下则两胁胠满。

      帝曰:善。夏脉如钩,何如而钩?

      岐伯曰:夏脉者心也,南方火也,万物之所以盛长也,故其气来盛去衰,故曰钩,反此者病。

      帝曰:何如而反?

      岐伯曰:其气来盛去亦盛,此谓太过,病在外,其气来不盛去反盛,此谓不及,病在中。

      帝曰:夏脉太过与不及,其病皆何如?

      岐伯曰: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,为浸淫;其不及则令人烦心,上见咳唾,下为气泄。

      帝曰:善。秋脉如浮,何如而浮?

      岐伯曰:秋脉者,肺也,西方金也,万物之所以收成也。故其气来轻虚以浮,来急去散,故曰浮,反此者病。

      帝曰:何如而反?

      岐伯曰:其气来毛而中央坚,两傍虚,此谓太过,病在外;其气来毛而微,此谓不及,病在中。

      帝曰:秋脉太过与不及,其病皆何如?

      岐伯曰: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。愠愠然,其不及则令人喘,呼吸少气而咳,上气见血,下闻病音。

      帝曰:善。冬脉如营,何如而营?

      岐伯曰:冬脉者,肾也。北方水也,万物之所以含藏也。故其气来沉以搏,故曰营,反此者病。

      帝曰:何如而反?

      岐伯曰:其气来如弹石者,此谓太过,病在外;其去如数者,此谓不及,病在中。

      帝曰:冬脉太过与不及,其病皆何如?

      岐伯曰:太过则令人解(亻亦),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;其不及则令人心悬,如病饥,眇中清,脊中痛,少腹满,小便变。

      四时脉象的常态规律,异常规律,太过与不及的规律

      帝曰:善。

      帝曰:四时之序,逆从之变异也,然脾脉独何主。

      岐伯曰:脾脉者土也,孤脏,以灌四傍者也。

      帝曰:然而脾善恶可得见之乎?

      岐伯曰:善者不可得见,恶者可见。

      帝曰:恶者何如可见?

      岐伯曰:其来如水之流者,此谓太过,病在外。如鸟之喙者,此谓不及,病在中。

      帝曰:夫子言脾为孤脏,中央以灌四傍,其太过与不及,其病皆何如?

      岐伯曰: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,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,名曰重强。

      脉象的四时规律介绍完,四时五行,这里介绍“脾脉”,并介绍脾脉异常情况

      帝瞿然而起,再拜而稽首曰:善。吾得脉之大要,天下至数,五色脉变,揆度奇恒,道在于一,神转不回,回则不转,乃失其机,至数之要,迫近以微,着之玉版,藏之脏腑,每旦读之,名曰玉机。

      作者打算把这些知识记录在竹简上

     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,传之于其所胜,气舍于其所生,死于其所不胜。病之且死,必先传行,至其所不胜,病乃死。此言气之逆行也,故死。

      肝受气于心,传之于脾,气舍于肾,至肺而死。心受气于脾,传之于肺,气舍于肝,至肾而死。脾受气于肺,传之于肾,气舍于心,至肝而死。肺受气于肾,传之于肝,气舍于脾,至心而死。肾受气于肝,传之于心,气舍于肺,至脾而死。此皆逆死也,一日一夜,五分之,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。

      五脏规律传导过程:

      肝木受气于心火,传脾土,从肾水来,到肺金死;

      心火受气于脾土,传肺金,从肝木来,到肾水死;

      依次规律排列,这是五行的生克制化

      黄帝曰:五脏相通,移皆有次。五脏有病,则各传其所胜,不治。法三月,若六月,若三日,若六日。传五脏而当死,是顺传其所胜之次。

      故曰:别于阳者,知病从来;别于阴者,知死生之期。言知至其所困而死。

      是故风者,百病之长也。

      今风寒客于人,使人毫毛毕直,皮肤闭而为热。当是之时,可汗而发也。盛痹不仁肿病,当是之时,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。弗治,病入舍于肺,名曰肺痹,发咳上气弗治,肺即传而行之肝,病名曰肝痹,一名曰厥,胁痛出食。当是之时,可按若刺耳。弗治,肝传之脾,病名曰脾风,发痹,腹中热,烦心,出黄。当此之时,可按、可药、可浴。弗治,脾传之肾,病名曰疝瘕,少腹?热而痛,出白,一名曰蛊。当此之时,可按、可药。弗治,肾传之心,病筋脉相引而急,病名曰瘈。当此之时,可灸、可药。弗治,满十日,法当死。肾因传之心,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,发寒热,法当三岁死,此病之次也。

      风寒客于人,皮毛 - 肺 - 肝 - 脾 - 肾  - 心,风寒传导。

      依据上文,先风夹杂风寒,风水中“风”主流动,为扩散的介质,无论是现代用细菌去表达,或者是其它因素,内经这里是总概括。肺主皮毛,入肺。肺传肝,肝传脾,脾传肾,肾传心,“顺传其所胜之次”。依次表现出病症。

      然其卒发者,不必治于传,或其传化有不以次,不以次入者,忧恐悲喜怒,令不得以其次,故令人有大病矣。

      忽然发作,不一定要按上文的传导治。或者传导有不按照上文顺序来的。为何?情志导致异常,“忧恐悲喜怒”,这类的就出现“大病”。

      因而喜,大虚则肾气乘矣,怒则肝气乘矣,悲则肺气乘矣,恐则脾气乘矣,忧则心气乘矣,此其道也。故病有五,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。传,乘之名也。

      心主喜、肝主怒、脾主思、肺主忧和悲、肾主恐和惊


      喜 - 肾气乘,怒 - 肝气乘,悲 - 肺气乘,恐 - 脾气乘,忧 - 心气乘。对比上文,就喜和悲对应,其它调换了位置


      前篇有五五二十五阳,如果把“病”作“病症”,那么也对应,二十五种脉象。

      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气满,喘息不便,其气动形,期六月死,真脏脉见,乃予之期日。

      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气满,喘息不便,内痛引肩颈,期一月死。真脏见,乃予之期日。

      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气满,喘息不便,内痛引肩项,身热、脱肉破胭。真脏见,十月之内死。

      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肩髓内消,动作益衰。真脏来见,期一岁死,见其真脏,乃予之期日。

      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气满,腹内痛,心中不便,肩项身热,破胭脱肉,目眶陷。真脏见,目不见人,立死;其见人者,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。

      病症传导总结

      急虚身中卒至,五脏绝闭,脉道不通,气不往来,譬如堕溺,不可为期。其脉绝不来,若人一息五、六至,其形肉不脱,真脏虽不见,犹死也。

      真肝脉至,中外急,如循刀刃,责责然如按琴瑟弦,色青白不泽,毛折,乃死。真心脉至,坚而搏,如循薏苡子,累累然,色赤黑不泽,毛折,乃死。真肺脉至,大而虚,如以毛羽中人肤,色白赤不泽,毛折,乃死。真肾脉至,搏而绝,如指弹石,辟辟然,色黑黄不泽,毛折,乃死,真脾脉至,弱而乍数乍疏,色黄青不泽,毛折,乃死。诸真脏脉者,皆死不治也。

      五脏见真脏脉,别于阳者,知病从来;别于阴者,知死生之期”,依然属于脉象总结

      黄帝曰:见真脏曰死,何也?

      岐伯曰:五脏者,皆禀气于胃,胃者五脏之本也;脏气者,不能自致于手太阴,必因于胃气,乃至于手太阴也。故五脏各以其时,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。故邪气胜者,精气衰也。故病甚者,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,故真脏之气独见,独见者,病胜脏也,故曰死。

      为何“见真脏曰死”?

      帝曰:善。

      黄帝曰: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,脉之盛衰,病之新故,乃治之无后其时。

      形气相得,谓之可治,色泽以浮,谓之易已;脉从四时,谓之可治;脉弱以滑,是有胃气,命曰易治,取之以时;形气相失,谓之难治;色夭不泽,谓之难已;脉实以坚,谓之益甚;脉逆四时,为不可治,必察四难,而明告之。

      色脉方法

      所谓逆四时者,春得肺脉,夏得肾脉,秋得心脉,冬得脾脉;其至皆悬绝沉涩者,命曰逆四时。

      未有脏形,于春夏而脉沉涩,秋冬而脉浮大,名曰逆四时也。

      逆四时脉象

      病热脉静;泄而脉大;脱血而脉实;病在中,脉实坚,病在外,脉不实坚者;皆难治。

      黄帝曰:余闻虚实以决死生,愿闻其情?

      岐伯曰:五实死,五虚死。

      帝曰:愿闻五实五虚?

      岐伯曰:脉盛,皮热,腹胀,前后不通,闷瞀,此谓五实。脉细,皮寒,气少,泄利前后,饮食不入,此谓五虚。

      帝曰:其时有生者何也?

      岐伯曰:浆粥入胃,泄注止,则虚者活;身汗得后利,则实者活。此其候也。

      五实五虚及治法

  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

      登录
    • 做任务
    • 发布内容
    •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