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注册
  • 经典医籍 经典医籍 关注:1 内容:82

    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各篇章内容概括

  • 查看作者
  • 打赏作者
    • 经典医籍
    • LV5
      VIP1
      ⚔ 管理員

      内经素问篇章,一共有81篇,灵枢篇章也是81篇,为当时时代或者前代的医书篇章汇集而成,算是中国最早,最经典的医学书籍。

      《黄帝内经》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,最伟大之处,在于它首先详细的记载和论述了“人体的医学建模体系”,利用易学的天象易数原理,将人的身体通过“天人合一”建立了同步模型,产生了“脏腑系统”、“藏象系统”、“人体经络系统”、“针灸系统”、“阴阳五行学说”、“病症和诊断体系”等等,这些是后世中医所仰仗的金科律例,脱离了这些,基本中医无从学起。

      当然《内经》中最难的也在于这些模型的建立机制和原理,得需要相当多的知识储备量才有可能明白。而这些知识离不开天象、易数、古典天文宇宙模型、古代数学、古代医学等,如果搞不清“人体模型原理”,就会一辈子无法正确认识和得心应手的运用,只会是盲人摸象,邯郸学步,照着古书的开方治疗,其后一大堆的不同论病思路,包括模糊的中医概念定义,更是会让人找不着北,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离,学成了糊涂医和杀人医。

  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  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各篇章内容重点概括

      “上古天真论篇第一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从上层论述了疾病的产生和来源,以及人遵循易学规律的重要性,同时介绍了人的生长、发育、生育以及寿命与易学规律的大体关联性,以及介绍远古人如何调合人与自然(易学)的关系。

      “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论述一年内四季的规律,以及四季对应人体的“心肝肺肾”系统规律。提倡顺规律生,逆规律死。此篇未见完整的“五脏”模型,只有四季对应四脏模型,也对应该篇名字“四气调神”。

      “生气通天论篇第三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“生气”,地球运动特性所形成的规律,地球上所有事物都要遵循这种规律。概括性地介绍了人体在这种规律下的四季表现,将天地“生气”分作“阴阳”二气,并且人体规律分作“阴阳”,强调“阴平阳秘”,并论述失衡后 人体表现。

      “金匮真言论篇第四”:理论叙述与建模为主。将易学中五行、八卦,即五数与八数节点代入人体模型,建立“五脏”与“八风”系统,论述“五脏”与“四时”的对应变化。此时已出现以“六十甲子干支历”创建的“五脏六腑”模型。

      “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“应象”这个词在易学原理中,已经反复讲过很多次,易学离不开“象”,象数理缺一不可。中医同样如此,因此本篇侧重以易学中“阴阳”、“四时”、“五行”等来类比人体规律,全方位取象来论述人体病症的来源。另外,此篇已出现人体“经络”的简短介绍。

      “阴阳离合论篇第六”:理论叙述与建模为主。以易学象数创建了三阴三阳模型,制定其在人体的起点,并指出它们的“开、阖、枢”关系。三阴三阳后面要结合经络,制定成十二正经系统,而且作为论病的工具使用。

      “阴阳别论篇第七”:疾病论证为主。前篇已经出现三阴三阳模型,该篇为古人以三阴三阳论证疾病的一种方式。“二十五阳”为二十五种人体现象规律,“阴阳别”,“别”,分离的意思,即出现与常规正常的人体规律不同的现象,其后分别论述三阴三阳发病的场景。另外,此篇已经出现了“脉象”的描述,如“钩、毛、弦、石、溜”,依旧对应易数五。

      “灵兰秘典论篇第八”: 建模为主。该篇列出了“十二脏”,并将每一脏类比现实中的官职机制,以及概括它们在人体的作用,也算是一种人体内模型的设置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“十二脏”和“五脏六腑”是有区别的,是不同的模型设置,不能混淆在一起,后世如张景岳就混淆了。

      “六节藏象论篇第九”:理论叙述与建模为主。该篇建模的思路明显,也就是中医模型与易学中的象数密不可分。如“正天度,气之数”、“六六之节,九九制会”……不明易学原理,根本不可能理解中医的理论形成来源。此篇论述了“十一脏”,即“五脏六腑”模型,并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关联易象。第八篇的“灵台秘典论”明显与该篇不出于同一医者手笔。另外,该篇出现了“人迎”和“寸口”,为其后的脉象诊断作了铺垫。

      “五藏生成篇第十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该篇详细介绍了之前所列的“五脏”、“五藏”模型,介绍了与此对应的关联易象,“所藏”、“所主”为五脏系统在人体对应的规律,并列举了“五脏”脉象。

      “五脏别论篇第十一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继续上篇分别介绍“五脏”与“六腑”模型在人体内的作用,并指出脉象的来源与重要性。

      “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该篇叙述重点与前篇皆不同,指出“环境差异性”造成了中医概念模型的应象变化,所以需要“异法方”。

      “移精变气论第十三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指出人体的规律集合“精”与“气”,会受何影响。列举上古治疗方式之一“祝由术”,介绍其生效原理。论述“色脉”的概念,并分别列举不同时代的人,所主要产生的不同“病症”的特点,以及施治方式。

      “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介绍了作为治疗疾病使用的“>汤液”、“醪醴”的制作方法。叙述了不同时代(上古、中古、当世)的不同治疗方式。

      “玉版论要篇第十五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介绍“揆度”与“奇恒”的概念,介绍“色脉”的不同诊治方法。“色脉”是一种综合性的辨“象”的方法,不仅是普通人所认为的“看相”,更包含所有辨象、把脉、察言观色方式,民间喜欢把它描述为“望气”,前篇有说“色脉者,上帝之所贵”。

      “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”:理论叙述以及介绍针刺方式为主。不同月份,人体内规律主要活动区域不同。不同季节,不同环境,不同的针刺方式。错误针刺方式造成的不同后果,以及三阴三阳气机之“终”。

      “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”:诊法判断为主。主要讲切脉时的判断方法,当时医者色脉的判断方式,以及不同人体,不同病症对应的脉象情况。

      “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”:论证正常的普通人脉象情况。“平人”、“平脉”即正常情况下的人。

      “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”:诊法判断为主。详细介绍了四季脉象及诊断方式,五脏传变、五虚五实,以及人体病症表现。

      “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”:建模为主。创建三部九侯模型,对应九针的针刺法,以及列举脉象。

      “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前篇有“阴阳别”,这篇是“经脉别”。引出人的不同情志会影响体内规律运行,即“脉别”。列举“脉别”的诊治手段,依然是用的“三阴三阳”模型来论证病症。

      “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出“五脏藏气”与“四时”的对应规律,此篇多见天干作为节点进行表述。论证方式依旧取“三阴三阳”模型。

      “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“易数五”对应的大部分规律,“宣明”即宣告阐明。

      “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将人体“气”、“血”模型结合“三阴三阳”模型,并将“手”、“足”与三阴三阳进行配对,列出其表里关系,列举“五形志”治疗手段。

      “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不同病症程度适宜的治疗手段,列举医疗无治的情况。

      “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”:诊法判断为主。讲针刺法,针刺的时机,火候,察“三部九侯”,然后下针。

      “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”:诊法判断为主。讲虚邪判断,下针技巧,如何候气,如何补泄。

      “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”:诊法判断为主。“虚、实”也是一种模型,同“阴阳”类似,替代阴阳,放在具体疾病判断上。列举不同疾病的不同脉象,以及具体的施针方法。

      “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单独列举“太阴”、“阳明”二脉病理、症状及类象规律。

      “阳明脉解篇第三十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单独列举“阳明”脉病理、症状及类象规律。

      “热论篇第三十一”:疾病论治为主。列举当时“热病”诊治方式,用“三阴三阳”、“五脏六腑”模型。

      “逆调论篇第三十四”:疾病论治为主。人身“寒”、“热”失调,为“逆”,列举当时调理方式。

      “疟论篇第三十五”:疾病论治为主。列举当时“疟”病表现,症状判断及治疗方式。

      “刺疟篇第三十六”:疾病论治为主。列举当时“疟”病以针刺的方式的治疗方法。

      “气厥论篇第三十七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“气厥”的脏腑表现,即中医病理。

      “咳论篇第三十八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“咳”的脏腑表现,即中医病理。

      “举痛论篇第三十九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“痛”的脏腑表现,即中医病理。

      “腹中论篇第四十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“腹”部病症的中医病理及治疗方式。

      “刺腰痛篇第四十一”:疾病论治为主。列举当时“腰痛”病以针刺的方式的治疗方法。

      “风论篇第四十二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解释“百病生于风”的中医原理。

      “痹论篇第四十三”:疾病论治为主。列举当时“痹”病的判断方式,病理及诊治方法。

      “痿论篇第四十四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当时“痿”病的中医病理,表现形式及治法。

      “厥论篇第四十五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当时“厥”病的中医病理,表现形式及治法。

      “病能论篇第四十六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当时不同病症的不同表现形式,及中医病理。

      “奇病论篇第四十七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当时被认为是“奇怪”“罕见”的病症的表现方式。

      “大奇论篇第四十八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当时一些致人死亡病症的色脉表现。

      “脉解篇第四十九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不同病症的中医病理及色脉表现。

      “刺要论篇第五十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针刺法的要点。

      “刺齐论篇第五十一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针刺法的深浅。

      “刺禁论篇第五十二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针刺法的禁忌。

      “刺志论篇第五十三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针刺法的虚实要点。

      “针解篇第五十四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列举针刺的规矩及简述九针的原理。

      “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介绍针刺的方法,刺大刺小,刺多刺少,刺深刺浅。

      “皮部论篇第五十六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论皮部与三阴三阳模型,脏腑模型的对应原理。

      “经络论篇第五十七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论经络与“五色”对应原理。

      “气穴论篇第五十八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论“气穴”在人体分布规律,及下针规律。

      “气府论篇第五十九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气所发,为穴,又名气府,列举三百六十五穴。

      “骨空论篇第六十”:疾病论治为主。列举当时多种病症针刺方式。

      “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论述“水”症中医病理,及取穴方式。

      “调经论篇第六十二”:疾病论治为主。论不同病因,如“精、神、气、血、形、志、风雨、寒湿、虚、实”等等引发病症的刺针方法。

      “缪刺论篇第六十三”:疾病论治为主。主要讲“缪刺”法的应用。

      “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”:疾病论治为主。依然是论述针刺的注意事项。

      “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”:疾病论治为主。论述针刺的标本先后与不同病症病理。

      “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”:建模为主。人身外天地趋势建模,即“五运六气”。

      “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”:建模为主。论述天地“五行”、“五运”规律运行方式,依然是建模环节。

      “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”:建模为主。论述天地“六节”、“六气”规律运行方式,依然是建模环节。

      “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”:建模为主。论述人身外天地的“五运六气”的运行方式,及对气候的影响,人身的类应。

      “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”:建模为主。论述天地“五运”常态规律,及人身随着“五运”的变化所产生的类应。

      “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”:建模为主。论述天地“六气”常态规律,及人身随着“六气”的变化所产生的类应。

      “刺法论篇第七十二(遗篇)”:疾病论治为主。人身规律与五运六气结合下的针刺方式。

      “本病论篇第七十三(遗篇)”:疾病论治为主。人身规律与五运六气结合下不同病症的中医病理。

      “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”:建模为主。客主加临的原理,及带来的影响,及病症诊治方式。

      “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算是前文的一个小总结。

      “示从容论第七十六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简述中医医理,教从医之道,教医德。

      “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从75篇开始,似乎又是出自不同人手笔。“疏五过”,列举五类糊涂医,教从医之道,教医德。

      “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论述“治之四失”,教从医之道,教医德。

      “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再次论述“三阴三阳”模型下病症的中医医理。

      “方盛衰论篇第八十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论述“气”的逆从、虚实、盛衰……

      “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”:理论叙述为主。实际上还是强调医者的学识,修养,医德。

  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

      登录
    • 做任务
    • 发布内容
    •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