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注册
  • 经典医籍 经典医籍 关注:1 内容:82

    传统中医里的疾病描写,该如何去正确理解

  • 查看作者
  • 打赏作者
    • 经典医籍
    • LV5
      VIP1
      ⚔ 管理員

      比如《黄帝内经》中的记录:

      因于寒,欲如运枢,起居如惊,神气乃浮。

      因于暑,汗,烦则喘喝,静则多言,体若燔炭,汗出而散。

      因于湿,首如裹,湿热不攘,大筋緛短,小筋驰长。緛短为拘,驰长为痿。

      因于气,为肿,四维相代,阳气乃竭。

      翻译:

      因于寒,欲如运枢,起居如惊,神气乃浮。

      “应在寒”,应在冬季。这里有点主张不剧烈运动的意思。不过原文并没有指出,只是说剧烈运动会造成“神气浮”。那后世养生书籍多半是主张冬天不应剧烈运动了。实际上我们举个别疾病的例子来说明:


      1、心血管疾病患者


      极低温度的刺激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,导致心率增快,外周血管阻力增加,从而升高血压。尤其患病老年人,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变差,血管弹性降低,寒冷还会引起血管痉挛,易诱发大面积心梗。

      那么此时加上剧烈的运动,很容易造成高血压、心肌梗死、脑卒中、房颤等等。


      2、糖尿病患者


      寒冷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多,血糖代谢减慢,从而更易导致血糖升高,加重糖尿病的症状。


      3、患病老年人


      患病老年人,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变差,血管弹性降低,寒冷还会引起血管痉挛,易诱发大面积心梗。


      所以这里只是主张冬天不宜过量运动,并没有说不能运动,适度的运动还是挺好的。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,调节血管舒张能力,但若掌握不好锻炼强度、时间等,反而适得其反。


      后世的养生爱好者如果一律说冬天不适合运动,那就比较偏激了。

      因于暑,汗,烦则喘喝,静则多言,体若燔炭,汗出而散。

      “应在暑”,应在夏天,应在汗液。夏天天气热,天气热人的身体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对策:开毛孔,散温度,散体表热量……


      那么一旦人体由于外面过热而散热过多时,也就是流汗多了,就很容易口渴,而且心烦。为什么会心烦?按中医的说法,阳主上,为精、气、神。阳耗泄过多,肝阳受损,自然影响了人的精神状态,那就会心烦。


      而按照现代医疗的观点,天热了,人体的生成代谢加快,心跳加快,气血旺盛,那就会引起心烦意乱的现象。


      “静则多言”,即使是身心静止状态,也容易胡言乱语。那说明还是受了影响。比如人中暑后会神志不清,就会胡言乱语,这是影响到中枢神经了。


      “汗出而散”,所以中医有个“排汗”的治疗方法。

      因于湿,首如裹,湿热不攘,大筋緛短,小筋驰长。緛短为拘,驰长为痿。

      “应在湿”,我们假如人一直处于潮湿阴暗的环境当中,数年数十年。我们知道,肯定很容易得关节炎,这是常识。


      “首如裹”,头好像被东西给裹住一样,“湿”嘛,就好像头被黏上,裹着一样发痛。这是一些头痛的症状,中医里是由“湿”引起。这种症状和疾病的表现称作“湿”。


      “湿热不攘,大筋緛短,小筋驰长”,湿和热,对应外部环境,外部环境影响人体,反应在人体,呈现“湿”与“热”的病态反应。整个人体好像被“湿”影响,裹起来一样。大筋萎缩,小筋冗长。这都是在表达人体的“感觉”或者“现象”。緛短为拘,驰长为痿。


      那现代医学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?


      1、外因


      潮湿的环境容易发霉,空气中会释放有害的细菌和孢子,比如释放霉菌孢子。霉菌孢子对人体极其有害,在空气中流动,进入人体并侵入呼吸系统快速繁殖。长期接触霉菌会引起呼吸道疾病、过敏症状以及风湿,造成免疫力底下,并且引发头痛、发热、皮肤或黏膜炎症,以及严重的致癌物。


      2、内因


      人体由于外部湿寒或者湿热的环境刺激,导致人体作出相应的反应变化。影响人体的综合免疫能力,产生诸如头痛,情绪低落,呼吸道疾病及炎症等等现象。

      因于气,为肿,四维相代,阳气乃竭。

      “应在气”,我们说过“气”的根源在太阳系的运动规律,那么作用在人体,中医用“气”概括,这是人体的规律。


      反应在人体的气机规律,身体部位会“肿”,为什么会肿?


      我们知道还有“水肿”,所以这里的“气”、“水”,哪怕是“血”等等,都是表达的人体运行规律失常。


      有些人“虚胖”,这也是“肿”,有些人站久了会脚肿,这也是肿。这都是明显的违背了人体规律,造成了身体内出现“偏”的反应,出现的现象。


      现代医学中,人体“肿”的原因很多,比如有些是因为内分泌失调,产生了不良的生理反应,如长期不运动,人体肥胖也是“肿”。


      还有人体长时间坚持某种姿势,造成了血液循环不畅。也会造成浮肿,或者认为是“血肿”。


      还有可能是由于肾脏功能出问题,造成了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出现病变,这也算是“水肿”的原因之一。


      身体“肿”的原因很多,总而言之,内经中这段话,不要专门去理解成“气”,这里只是为了说明人体规律出现了异常,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。


      “四维相代,阳气乃竭”,“代”是更替,换。“四维”,你可以理解成天地的四季规律,那么反应在人身,也会遵循这些规律。意思很明显,人体的生物规律紊乱,不合天地规律了。那么“阳气”衰竭。


      懂易学有个好处,我们不会把这些“规律”词语,进行望文生义的字面理解。

      类应在寒、暑、湿、气,则出现文中所述症状。你可以类比于四季。不过这里不算是明显的四季特征。

     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:需要理解那么麻烦吗?直接表达成这“气”、那“血”,直接按照内经的简短意思去理解就行,为什么要搞那么麻烦?

      这需要一个过程,张仲景可以直接这么理解,初学者也这么理解,那就乱套了,只会越来越糊涂,因为模糊了物质与精神的界限,最终就会变成“糊涂医”、“杀人医”,简从繁中来,只有最终明白了整体的系统和机理,才能作出概括性的解读。

      为什么现代中医黑多说:学中医的基本都是没文化的,没上过学的,只会满口的阴阳五行?

      原因就在此,规律的理解,要结合复杂的物象变化,要掌握复杂的生化规律和科学规律。不然你以为谁都能真正学好“易学”?

  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

      登录
    • 做任务
    • 发布内容
    •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: